對于那些曾深耕于傳統(tǒng)媒體的新媒體人而言,將自己的文章鉛印實體化,真是一種執(zhí)念。
比如“六神磊磊”王曉磊,再比如“深夜談吃”的韓磊,還有傅踢踢,一個不裝、不撕、不端著,有趣、有愛、有溫度的中國男閨蜜。他也是擁有超過40萬粉絲的微信情感公眾號“傅踢踢”的創(chuàng)始人,曾經(jīng)在朋友圈刷屏、閱讀量破180萬的文章《陳奕迅用了10分鐘,華語金曲走過30年》就出自他之手。
最近,他的第二本文集《越孤獨越自由》出版了。雖然依舊以公眾號發(fā)表過的文章為主,但相比第一本的任性又毒舌,明顯老成溫暖許多,更像傅踢踢版的“解憂雜貨鋪”。
其實,傅踢踢一直是無數(shù)媒體的“座上賓”——從《解放日報》的“上海觀察”到《新華網(wǎng)》的“思客”、從《瀟湘晨報》的“情感我愛問”,到FM90.9東廣新聞臺周六特別節(jié)目《先鋒派報告》主播……他曾在50余家媒體發(fā)表過文化類專欄文章,涉及電影、圖書、音樂、旅行等主題。
雖然他出書結婚開公司
但依舊時刻需要孤獨和自由
這兩年傅踢踢的生活頗為平靜,唯一的“大變故”就是“離職”。但在新媒體人看來,真不算啥。
或許,還要加上結婚和開公司?
以上只讓傅踢踢更忙碌,更溫暖,更愉悅。與此同時,他卻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更需要孤獨:“是孤獨不是寂寞。寂寞是需要排遣的塊壘,孤獨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寶藏。”
“能感知孤獨是自由的體現(xiàn)。我一直認為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是自由。所謂自由,是隨時隨地去到一個未知的世界和領域,都能快速進入狀態(tài)。而且,任何自由都必須有附加條件——責任。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,這才算是自由。 ”
其實,傅踢踢一直都是自由的。
18歲之前,他的生活半徑基本在黃浦江的東面,高中是市級重點建平中學——以學風自由,學生自主和超大機房聞名于整個魔都。
傅踢踢不愛和其他少年一起,晚自習后撒歡跑向操場或機房。他更喜歡做安靜且獨立的事情——比如看些心理學的書籍,再學以致用地揣摩一下周圍人。因為“人心都是有留白的,你要細細揣摩,才會發(fā)現(xiàn)他們真正在想什么。”
少年傅踢踢也不太愛說話:“第一時間就說出口的話,往往并不精準,甚至詞不達意?!?nbsp;
因此他認為,寫作比交流有趣多了——通過大腦的發(fā)酵和沉淀,再將思想精準地寫下來。
他是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追夢青年的縮影
更是自媒體成長發(fā)展的絕好樣本
2010年傅踢踢以實習生的身份投身紙媒,開始了真正的寫稿生涯。2012年,他正式進《文匯報》,開始體味漫長的輪崗歲月——國際新聞部的八個月夜班編輯。
這個在很多人看來苦逼的工作,他卻覺得很輕松——也枯燥和沉悶。于是,他化苦悶為靈感,直接利用白天的空閑時間,攛掇出了微信公眾號“傅踢踢”。從此,這個可愛的筆名不只出現(xiàn)在紙上,更頻繁跳脫在手機屏幕上。
公眾號誕生一年,粉絲數(shù)就達到了7萬。
2016年,已在新媒體闖出一片天地的傅踢踢選擇辭職,并在公號上發(fā)表了辭職感言《我是傅踢踢,余生請多指教》,第一句話正是:
“在這個激越的言必稱夢想的年代里,我好像只想安心做個碼字的手藝人。”
這篇文章,兩天內(nèi)收獲了6w+的閱讀量和總計7000多元的打賞,成為傅踢踢2013年運營公號以來贊賞收益最高的一篇。他說,大部分是來自媒體朋友的支持和祝福。每每朋友圈里看到轉(zhuǎn)發(fā),他都會懷著感激的心情一一點贊。
每篇文章中的粉絲留言,傅踢踢也都會看,該回的都會回。他說:“作為一個寫作的人,別人是沒有義務去看你的東西的。讀者花了時間來閱讀我的文章,我花些時間去回應也是對他們的尊重和禮貌?!?nbsp;
有些人在留言里會發(fā)表自己對某件事的看法,傅踢踢就會和他們認真討論一下。有些人會把這里當樹洞,說一些自己的故事,他便去做一個傾聽者。故事是相通的,命運也有一種相似的關聯(lián)。傅踢踢還回憶說:“曾經(jīng)一個高中生留言說他一個月生活費沒有很多,平時也沒有在微信打賞過,但是愿意去買我的書支持我”。每每收到陌生人的鼓勵,傅踢踢都會被觸動。
傅踢踢的每篇微信推送封面都很有意思
并印有他的獨特標識
談到到從體制內(nèi)辭職一事的時,傅踢踢笑道:“我辭職,不是因為厭惡體制,我至今都很感激報社,是它讓我在自由的時間,自由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,讓我常年保持著良好的寫作狀態(tài),不會有什么思路枯竭的時刻。如果沒有那段經(jīng)驗,可能我很難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更不會那么快養(yǎng)成良好的媒體素養(yǎng)。即寫作和關注世界的方式、天然的選題判斷能力、快而全面的素材搜集力,以及如何快速又穩(wěn)妥的操作方式,最后將文章成型。 ”
曾有人對傅踢踢這樣評價:“許多人因為這個平臺的出現(xiàn)改變了命運,他們抓住了風口,抓住了讀者,打造起個人IP,尤其是傅踢踢。他是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追夢青年的縮影,也是觀察自媒體成長發(fā)展的絕好樣本?!?/p>
成人世界的雞零狗碎
恰恰最打動人心
如今,傅踢踢依舊堅持著做文化記者時養(yǎng)成的習慣:看電影。
這兩年,他重溫最多的是小津安二郎的《秋刀魚之味》——發(fā)生在1960年代,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故事。
《秋刀魚之味》劇照
“父女倆明明互相體貼,父親卻因為敗犬論調(diào),趕著將孝順女兒嫁走。女兒終于出嫁,父親穿著黑色禮服習慣性地走入相熟的酒館。老板娘問他,是不是剛?cè)⒓恿四募业脑岫Y。父親認真地回答:從某種程度上說,是的。”
說起小津的這部遺世之作,傅踢踢感概頗多——這就是秋刀魚般的人生況味吧?;馉t上冒著青煙,細長飽滿的秋刀魚,滋滋地滲出脂肪沫,香飄一室卻倍感秋涼,像是風吹過心中的隙縫,感傷隨即涌出。
也許,這正是“傅踢踢”這個情感號最與眾不同的特點:
無關少女心,無關女權等不成熟卻大熱的話題,更多探討成年人的理性生活,看似雞零狗碎,恰恰更顯真實。那些含混復雜的人性和愛情觀,那些可以做卻不能說的零界點,更容易打動傅踢踢。
新人的世界讓新人去打造
未來肯定掌握在更年輕的人手中
目前,運營了4年的老號已進入平穩(wěn)期,但傅踢踢并不滿足——他還和幾個90后開了個新公號TTLab,漫畫講解90后的新人生活。
平時話不多的傅踢踢很喜歡找公司里那幾個90后新人聊天,因為那幾張小嘴總能蹦出倆新鮮又有趣的修辭,讓忙成狗的他樂不可支,甚至產(chǎn)生拍案驚喜的沖動。
“比如《我是歌手》里有幾位哭得無比夸張的觀眾,85后大都嗤之以鼻說他們是托。90后呢?說這是野生的奧斯卡影帝。還有,他們說喜歡你,直接就來一句'我要給你生猴子’。修辭方式太殘暴了!”
當然,傅踢踢喜歡90后,不僅是修辭或生理等表層原因,還有大不同的心態(tài)和眼界。 是的,90后也有焦慮,但更有他們的小確幸。他們所追求的東西,可能在80甚至70后看來,有點不足為道——在這個人人都想三十天里成為第二個馬云的急躁時代。但他們有資格失敗,可以少年氣盛,更充滿了活力和不認輸?shù)膭艃骸?/p>
傅踢踢不喜歡看到那些眼睛仿佛被蒙上了一層灰,整個人都透著隱隱崩潰的人。這也是他要做新號TTLab的原因:
新人的世界讓新人去打造,可能一時有代溝,但必須主動去了解他們。因為,未來肯定掌握在更年輕的人手中。